园区一席谈专访朱慧:探路中南高科的「第二发展曲线」
园区一席谈 专访朱慧:探路中南高科的「第二发展曲线
不甘心只做房东,产业园区一直在苦苦寻找“第二曲线座产业园区(含在建),中南高科近期重磅动作频频,昭示了这家民营园区运营商的雄心和答案。
其中的“服务赋能”是因大联科的重要板块,集成了11类100多项服务产品,囊括了超300家合作伙伴,已经实现了不依赖外部输血的独立资金循环,并有20%的业务在自营园区之外达成。
为什么看好产业服务?它是园区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么?本期《园区一席谈》专访了中南高科集团高级副总裁、因大产服董事长朱慧。在她看来,相比常见的“搬家式”招商,“孵化式”招商更符合经济发展趋势,这是产业服务大有可为的行业背景。同时,成立于2015年,中南高科用8年时间迅速冲到行业前三,布局200多个园区,招引入园企业1万多家,每年触达和跟踪的制造业企业十几万家“重资产”和“规模化”为产业服务构建了业务底座、摊平了边际成本,这是因大产服独有的竞争力。
园区一席谈:在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,产业园区近两年经历了一波比较明显的洗牌,不少产业地产企业的拓展和招商节奏均有所放缓,甚至进行了战略转型,中南高科是否也有一些调整?朱慧:中南高科在重资产的投入上保持了比较稳健的态势,这体现在拿地拓展、载体建设,以及招商引资等各个环节上。中南高科2023年的新开工基本跟年前持平,新交付园区还超出去年,新增客户数量也保持了稳定态势。
至于“转型”,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对创新的探索,将时间线拉长来看,其实这是一系列尝试与升级动作的整合。今年,我们正式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赋能平台因大联科,这个平台与中南高科是完全独立的,采用轻重并举的发展路线。首先,用创新的方式协助产业落地和产业集群打造,以前的园区开发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或社会融资,未来我们会尝试用“基金+基地”的方式进行开发,合作伙伴包括产业龙头企业、国资平台、资本方等,在开发模式上会有很大的创新。
第二,我们把两部分软性能力单独提炼出来,分别是智慧招商平台“灯塔瓴科”和专注企业成长赋能的“因大产服”。在产业招商方面, “灯塔瓴科”致力于数字化、平台化的招商打法,通过自主开发的“全国一站式产业资源”数字化系统,助力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导入,并围绕招商全过程为政府提供“三位一体”服务。而在后端的产业服务方面,因大产服在既有尝试的基础上将产业服务集成化、平台化。所以说,这种“提炼”不是从中南高科剥离的概念,而是为了从行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深挖这两个领域的独立价值,背后蕴含的是一系列理念和打法的升级。
朱慧:我认为首先是因为中南高科在行业里积累下了丰富的资源,包括跟政府、跟各地产业发展上的互动;第二,我们有很好的人才队伍,2000多名有丰富经验的员工是我们的宝贵财富,无论是在投资拓展、产业研究、招商引资还是开发建设上,都保持着完整的能力闭环,让我们稳定向前;第三,是我们在产业端的积累,无论是客户资源还是行业资源,都保持着顺畅的渠道。
园区一席谈:因大产服的主要内涵是什么?朱慧:因大产服专注产业服务,可以分为“园区物业”和“产业服务”两大核心板块。
头部个板块是建成园区的“物业服务”。我们可以看到,很多物业公司从原来的开发公司中分离出来,尤其是在住宅物业领域很普遍,专门的写字楼和商办物业也有不少,并越来越切入到市政设施物业中去。但在产业园行业,这类物业还比较少。产业园客户以企业为主,物业服务囊括了中小制造企业的设备设施维护、厂容厂貌维护,都是很有独特性的。第二个板块是面向企业的“产业服务”,这也是蕞能体现因大产服特色的部分。众所周知,企业需要各种各样的生产性服务,从进驻阶段的工商注册登记、银行开户、搬家装修这类基础服务,到运营阶段的员工招聘、企业记账、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、政策申报,以及工业污废处理、物流、集采、供应链金融等等,因大产服都可以提供全流程的完整服务。
朱慧:目前阶段,因大产服的模式有独特性,我们在业内还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一样或特别类似可以对标的企业。
一方面,国有园区在做这件情,但通常会被归类为“营商环境”提升。但国有园区往往是不计成本的,它的反哺来自于营商环境改善后的企业、税收、财政增长,所以可以看到国有园区或者管委会在大量地做营商环境工作,帮助企业做各种政策审批、企业补贴等等。
另一方面,民营园区也做,但比较少。我认为,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投入比较大,如果没有一定的园区和企业规模,这种投入就不经济。投入大、产出低的业务是很难持续下去的。所以,整体上,民营园区也在试水,但规模不大。
此外,互联网大平台也在做,比如阿里钉钉也有很多企业服务。互联网的优势是规模,但互联网很难解决个性化、在地化需求,我们的差异化就在这里能够现场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问题,企业的“复购率”就会很高。
另外,因大产服的优势还在于,依托中南高科,我们有一定的规模效应,同时,多年积累也让我们有充足的供应商资源。
园区一席谈:因大产服目前是以中南高科100多家已交付园区为基础的,伴随品牌和业务走向独立,请谈下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拓展计划?朱慧:我们没有时间表,但可以明确的是,因大产服目前的整体收入和利润已不再需要产业园区重资产 “输血”了。我们不太会做“烧钱”扩规模的事情,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。
我认为,更重要的是因大产服已经开始服务中南高科之外的其他园区了。今年年底,我做了统计,大概已经有20%的客户来自于非中南高科园区,我们在逐渐扩大服务半径。产业园区通常比较扎堆聚集,一个经开区和高新区里面,会有数家产业园,当然也包括同行,我们做大“朋友圈”,以中南高科产业园区为点,覆盖周边企业。我举个例子,一家位于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专利申请事务所,是不太可能派专人到县城服务的,成本高、难度大,但我们可以以县域一级的园区为据点,给企业对接诸多专业资源,这是我们扩大客户圈层的主要方式。
园区一席谈:因大联科为什么看好产业服务?朱慧:我之前从事过很多年招商引资工作,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,“搬家式”招商引资盛行。看中这个企业,连根拔起到我这边来,但是这棵“树”移栽之后,有没有合适的土壤、营养、光照、水分去培植这个树的生长?
这棵树在种下的时候通常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,大家都很开心,但是今后的每一天,这棵树长得好不好?相对来说,大家重视度不够,“搬家式”招商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。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,互相搬已经搬不动了,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在2023年达到白热化的程度,政策上基本没有什么可以“拼”的空间了,一家比一家好,可以说已到“极致”。所以,“搬家式”招商会越来越难,大家真正要做的是培育自己的企业,给自己的“花园”浇水、施肥、拔草,把小花小苗照顾好和培育好,让它们能够成长壮大。
因大产服要做的,就是让“树”栽下后能够获得合适的环境,不仅能存活,还能比在其他地方长得更快,这也是我们能跟政府有良好合作的原因之一。
因大产服不做一次性生意,企业入驻只是开始,我们在后端会维护好企业的生长环境。这个“生长环境”不只是扫干净道路、扫干净厂房、做好看门人,更要真正切入产业中去,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所需,提供针对性服务。
对我们自身来说,因大产服也很希望看到企业成长得更快更好。一方面,企业长大后吸附能力会更强,能把上下游带过来;一方面,因大产服也从事产业投资和FA业务,我们可以获得企业的成长收益。
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,因大产服的赛道属于“生产性服务业”,现在的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,但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占比不足20%,美国则为56%,对标来看,生产性服务业是一块很有潜力的市场。
园区一席谈:不难观察到,行业内众多产业园区企业已进入轻资产赛道,有观点认为,轻资产已经非常“卷”了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您认为因大联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什么?朱慧:因大联科的轻资产服务蕞大的优势其实是轻重结合,正因为有“重”,它才有“轻”的可能。
以智慧招商平台“灯塔瓴科”为例,核心班子成员来自于中南高科招商集团,有着近十年全国产业园区招商运营操盘经验,深耕区位选址、产业规划、产品定位、招商运营、产业服务等全流程业务,在大湾区、长三角、京津冀等区域不同类型各种专业型园区,深度把握不同地区市场产业基础,深度了解各类园区产业招商诉求,能够借助自研的数字化底座,实现产业资源和客户资源的跨区域联动,因此才在招商运营上有比较强的掌控力。
园区一席谈:选址中国持续关注企业端需求,在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下,产业园区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来赢得企业?朱慧:我常举一个例子,曾经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,落户后跟我说“全中国爱我的人非常多,但是懂我的人只有你们”。
“懂企业”是园区能够把企业吸引来的很重要的部分。现在,拼政策大同小异,但政策的配比和组合需要你懂企业。企业缺的是现金流?是财务报表的优化?是土地和载体?是行政审批准入?是污废处理能力?得用不同的方式去优化。园区招引企业,需要完全切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视角。在财务端,了解企业的资金来源、资金结构,以及怎样帮助企业优化;在生产工艺和流程上,要为企业建造适合它的厂房以及配套设施,比如双回路电力、污水处理设施,以及层高、承重、管道排布适配等;在特定行业上,还要特别懂它的行业准入,比如生物医药类企业,需要生产许可证,临床、验证审批,在打入市场阶段,需要政府采购或者行业支持等。对招商的理解需要长期的积累。同时,每家企业在行业里都有特殊性,需要了解真实需求,并要知晓同行是否有更佳更优的实践方案。“你真正懂我”是园区能够吸引到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。
园区一席谈:2023年即将结束,简要回顾,您认为这一年产业园区行业的关键词是什么?朱慧:我的感受是,每个板块、每个企业的发展很不一样,所以我想“分化”这个词应该是关键词。大家走的道路越来越不相同,比如,由于社会投资下降,国有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上马较多,珠三角建设大量国有产业园、上海提出了工业上楼,加大空间密度;相对来说,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观望情绪比较重,租购厂房的需求没有以前旺盛,民营园区投资就没有之前那样高歌猛进的势头;另外,一批新晋主体在试水之后发现产业地产赛道没那么容易,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在逐步退出。所以,其实很难用一个词完整地概括行业全貌,不同类型的园区采取的策略差异很大,有的在加大重资产投入,有的转型到轻资产,还有的转向资产管理,分化出了不同的路径。
园区一席谈:请对产业园区2024年的发展做展望。朱慧:中国经济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,但是活力和希望不减,在中小企业身上我看到了顽强的生命力。服务于这些充满活力的企业,无论是重资产载体、轻资产招商,还是后端的生产性服务业,我们也受到了很大鼓舞,相信在陪伴他们努力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。
资本丨华南城被指“恶意”逃债;广州城投拟发行消费类公募REITs;高盛前高管加入贝莱德
全面“撤辣” 后,香港楼市爆了
亦庄首个“带方案入市”宗地出让
前线丨债权人再“逼宫”,碧桂园清盘压力迫在眉睫
观察丨凯德投资陷“滑铁卢”:净利大跌八成 资产加速重置
观察丨土拍热浪下的楼市“春天”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公众号:园区产业招商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